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

优秀的武戏演员,是京剧在当前发展趋势下紧缺的艺术人才。 “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生前一句“京剧的衰微自武戏始”的天问振聋发聩;当今社会上文武行当演员比例严重失衡、大量经典武戏逐步湮灭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也必须去努力扭转和改善的。

“武戏”与“文戏”相对,指的是传统戏曲中以武功、武打为主的剧目,以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四武”为主。刘奇葆同志在视察我院时,曾专门提出需注重武戏人才的培养、剧目的传承。我们必须意识到,京剧是一文一武“两条腿走路”的艺术;作为当代戏曲教育从业者,我们必须坚信:传统戏曲一直以来必须要在双腿有力的前提下行走,才能保持民族艺术的完整性和先进性,稳步迈向未来。

“四武”行当的演员因对先天身体条件、后天系统培养均有极高极严的标准和要求,成就优秀演员殊为不易,很多骨子老戏更是难学难工。成为一个优秀的武戏演员,过程艰苦卓绝;在传承和发展武戏的过程中,戏曲高校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也发挥着更特殊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做到选材严谨、夯实基础,注重教育环境的整体构建。

多年来我们不断回望过去、改革创新,增设生源基地,注重新时期教育环境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名学生在国家各项赛事中斩获大奖,毕业后进入全国各大重点京剧院团、成为戏曲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近五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四武”行当青年学苗且数量保持稳定,使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青年演员,全国重点院团录取我系京剧表演专业毕业生达98%。很多国家重点戏曲院团、院校争相预定我院武戏行当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提供就业岗位,人才供不应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明确京剧武戏人才选拨与其他行当存在的区别,重点识别身体条件出众的少年学苗,根据其内在特点和未来发展潜能规划其应从事的行当,继续重视武戏传承,加强武戏学生基础课、武功课的训练,对优秀的武戏苗子不吝惜“单开小灶”,遍请武戏艺术家对技术技巧、剧目传承进行单独辅导。

其次,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必修、必会的本行当剧目。

学习武戏,特别是在校打基础的阶段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脚踏实地的学习基础剧目。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京剧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武生的英俊飘逸,武净的刚猛威严,武丑的诙谐灵巧,武旦的矫健妩媚,均需要我们根据行当要求遴选出适合的学苗,加以培养,方有大成。每个学生各自朝自身适合的发展方向努力,教师也要敏锐地把握到其闪光点,加以重点督促培养,方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第三,通过“大武戏”剧目的排演,训练集体协作精神。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也是群像的艺术。“角儿”表演的再好,龙套演员小小的失误也会毁了整个一台戏;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乐队的紧密配合,“角儿”的崛起更是无从谈起。对武戏演员而言在倾力培养的同时,关键还要提供展示的机会,一有机会就把他们推向前台是非常必要的。把武戏演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自信起来,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意义、找到自我价值,明白一出群体武戏能调动整个学院的整体武戏群体,将来也能带动一个院团武戏的发展,是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第四,注重名家示范和同台演出的影响力。

现今大量武戏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正因为此,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才更为重要。一直以来,京剧系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向老艺术家学习,为优秀学生遍请名师进行重点针对性授艺,利用“名家传戏”“非遗传承”等项目支持,定期举办教师专场演出,面向社会进行汇报,特邀京剧武戏名家参与,使得名家、教师和学生同台献艺、相得益彰。以上举措均是为了将更多、更宝贵的剧目传承下去,起到“教学相长”“传帮带”作用和效果。这样的演出,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向前辈名家学习、看齐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全身心去磨砺技艺,短时间的排练演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使学生的专业水准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剧目挖掘、整理、编创成果

1、2016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主修剧目课教材》(1辑-5辑)出版,一经面世就引起了业内同行、学界师生、广大戏迷和戏曲爱好者的强烈关注。2017年12月,第二批教材(6-10辑)共计十一出剧目出版。第三批(10-15辑)共计十三个剧目也在文本撰写和成片制作中。三批教材中均有大量武戏剧目。
2、2016年12月,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四出剧目《朝金顶》、《神亭岭》、《四平山》、《火烧百凉楼》入选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其中《朝金顶》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展演剧目;《神亭岭》在2017年6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的 “桃李芬芳-缅怀武生名家王金璐先生京剧艺术教育生涯专场”纪念演出中与广大观众见面;《火烧百凉楼》一剧30余年未见舞台,2017年7月参加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公演,并在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进行直播,网络点击率超千万人次。
3、2017年5月,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入选本届艺术节的唯一高校,演出的《收关胜》、《朝金顶》两出武戏均是挖掘整理的颇具代表性的濒失传统剧目,体现了京剧系近年来在挖掘经典、继承传统方面的成效。

二、科研学术成果

2017年6月,成果完成人之一舒桐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武戏这条“腿”,不能“瘸”不能“伤”-关于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年,京剧系专家、中青年骨干教师贺春泰、舒桐、李亚莉、冯淼在核心期刊《戏曲艺术》发表四篇武戏专题论文。
2017年12月,成果完成人之一李亚莉出版《京剧武旦出手教材》。
2017年,“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2018年4月,“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人才培养成果

1、七十余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培养出大量武戏行当人才,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表演艺术家和中青年武戏名家,如李光、钱浩梁、奚中路、王平、周龙等,其中不乏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终身津贴者和“中国京剧武功武戏名家终身成就奖”得主。

2、2012年,针对武戏剧目、人才的短缺,学院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中国京剧流派班毕业演出-京剧武戏专场”演出。

3、2014年8月,我院参加第二届全国学生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摘得2金4银8铜,获奖者人数居全国参赛艺术院校之首。金奖选手指导教师获“园丁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其中武生李政、武旦王彦力获银奖,武生李延柯、武丑王超、武旦张琦获铜奖,占总获奖人数近40%;此外武丑赵辉辉、武旦杨瑞宇获优秀表演奖。现在李政、王超、张琦、赵辉辉均为国家京剧院演员;王彦力为北京京剧院演员;李延柯为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演员;男武旦杨瑞宇来自台湾,回到宝岛后成为台湾地区京剧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

4、2014年8月,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派出2名武生演员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其中李延柯荣获优秀表演奖;张志芳荣获青年组唯一金奖,主教老师周龙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张志芳现为国家京剧院演员。

5、2017年2月,“京津冀地区武功武戏表演人才培训展演”武功武戏大赛圆满落幕,京剧系输送19名学生参加培训及展演,获批参加展演剧目7出。19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武戏展示环节7人获“最佳表演奖”,1人获“优秀表演奖”,武功展示环节11人获“优秀技巧奖”,学院因整齐划一的风格和艺术呈现获得“组织奖”。

6、除上述提到人员外,近五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在武戏人才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青年演员。如2012级武生王熔基、武生晁凡、武旦郑轶,2013级武净解天一、武生宋亚龙现为国家京剧院演员; 2012级武旦张婉婷现为北京京剧院演员。

四、名家传承成果

1、中国戏曲学院为京剧武戏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组织了专业的教学、排练、演出团队,人员组成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职及外聘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主要有以下人员:

武生行当主教老师:马玉章、杨少春、周龙、董和平、徐小刚、董志华等
武旦行当主教老师:李亚莉、苏稚、王玉珍、宋丹菊、谯翠蓉等
武净行当主教老师:舒桐、贺春泰、贾士铭、任凤坡等
武丑行当主教老师:年金鹏、吴建平等
武戏执排教师:年金鹏、徐小刚、王诗萌
武乐乐队主教老师:耿连军、马勇、董鑫、宋晓璞
戏曲理论、武戏剧本整理、教材统筹、策划宣传教师:冯淼
排练演出后勤保障教师:王婧

专业严谨、分工明确的教师团队,是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京剧武戏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累累成果的重要保障。

2、2015年12月我院主办纪念高盛麟先生诞辰100周年武戏专场演出,观众们不仅看到了高盛麟先生亲授刘子蔚的《洗浮山》、京剧名家奚中路主演的《走麦城》、成果完成人之一舒桐主演的《连环套·拜山》,同时也看到了第六届青研班学员魏学雷在《走麦城》中饰演关平,京剧系毕业生李政与在读本科生徐挺芳先后登台与刘子蔚老师共同饰演贺天保。

3、2016年12月,在长安大戏院公演文化部“名家传戏”工程结项汇报的、由武戏名家马玉章等亲授的《骆马湖》《铁笼山》。

4、2017年6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了三场缅怀武生名家王金璐先生京剧艺术教育生涯的纪念演出,王金璐先生长子、77岁高龄的王展云老师亲自出演百年难见的武戏传统剧目《捉拿左青龙》。京剧系本科生主演的多出武戏也在系列演出中进行了展示,面向社会汇报了学院武戏人才的培养成果,其中不乏《神亭岭》《镇潭州》等失传或濒失剧目。

5、2017年11月,在长安大戏院公演文化部“名家传戏”工程结项汇报的、由武戏名家苏稚等亲授的武戏《战金山》《扈家庄》《收关胜》《艳阳楼》。

6、2017年9月、11月,京剧系参加了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中国戏曲教育联盟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武生、武旦、武净、武丑)”武汉站和北京站的巡演,上演多出武戏剧目,对如何唤起戏曲界重视武戏演员的成长发展、全面展示武戏演员的人才培养成果等问题的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

五、服务社会成果

1、新年戏曲晚会是国家最高规格的戏曲盛事,历年来都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到场,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到来。近五年来,中国戏曲学院每年都承担新年戏曲晚会的排演重任,其中不乏精彩的武戏演出、武功技巧展示,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展现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信念。多年来学院圆满完成演出任务,主创团队成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嘉奖。

2、2017年9月,我系2016级本科生欧键、赵克主演的《三岔口》入选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传统艺术展演。我院党委书记龚裕同志带队赴南宁进行演出,为参加论坛活动的国内外嘉宾呈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3、2017年11月,成果完成人之一徐小刚在岭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三场讲座并带领学生演出经典武戏《三岔口》。

4、2017年武戏经典《大闹天宫》被列为由中宣部主持的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戏曲电影工程第二批拍摄的首个项目。中央领导直接关心扶持,要求“振兴中国武戏以此为大,要拍成世界第一”。2017年11月,成果完成人之一舒桐受邀主演,领导小组同时致函邀请我院4名在校武戏学生参加拍摄,体现出对我院武戏人才培养成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5、2015、2016、2018年,我院三度受邀参加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北京市文化局承办的“相约北京”艺术节。

6、2017年5月,我院京剧系部分武戏师生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

7、2018年4月,我院武戏团队受邀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许多重大文艺活动中均有我院武戏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8、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与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首都著名戏曲演出场所签订演出合作协议,定期举行大型公演,其中包括大量经典、冷门、濒失武戏剧目的演出,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

六、成果的借鉴意义

近五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致力于紧缺行当人才的培养,举措涵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梯队建设、剧目挖掘、名家传承等各个方面。京剧武戏人才培养成果的推广,一定程度上也为兄弟院校和高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